要有效避免滤芯在工作中被吸扁,需从结构设计、材料选择、工艺优化及操作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控制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:
在滤芯内部或外侧增加高强度支撑网(如斜纹编织不锈钢网或金属骨架),尤其是针对大流量或高压差工况。
采用多层梯度支撑:例如在五层烧结网中,第四层(支撑强化层)采用更粗目数(如10目)的高硬度不锈钢(如304H或316L),并通过烧结工艺实现冶金结合,提升抗压能力。
支撑层厚度应占滤芯总厚度的30%以上,确保力学性能。
核心过滤层(如200目)与支撑层(如10目)的强度比需合理匹配,避免支撑不足。
基材升级:在高压或腐蚀性环境中,优先选用316L、904L不锈钢或哈氏合金,提升抗拉强度(如316L抗拉强度≥485 MPa)。
增加金属纤维层:在核心过滤层中加入金属纤维(如直径5-10μm),通过烧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增强抗压性。
高温扩散烧结:真空烧结温度控制在1250-1300℃,使各层金属界面充分扩散融合,避免分层导致的局部强度薄弱。
孔隙均匀性控制:通过梯度烧结技术(如逐层升温)确保孔隙分布均匀,减少局部应力集中。
设定安全压差阈值: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进出口压差,当ΔP超过设计值(如0.5 MPa)时触发报警或停机保护。
匹配流量与过滤面积:根据流量需求(如10 m³/h)计算所需过滤面积,避免因面积不足导致流速过高(建议流速≤1 m/s)。
在系统设计中增加缓冲罐或泄压阀,防止泵启停或阀门切换时产生瞬时负压。
采用渐进式反冲洗:反冲洗压力应分阶段提升(如从0.2 MPa逐步升至0.5 MPa),避免直接高压冲击。
预过滤保护:在滤芯前端加装粗滤器(如100目滤网),拦截大颗粒,延长滤芯寿命。
定期反冲洗:根据工况设定反冲洗周期(如每8小时一次),采用气液混合脉冲反冲技术,彻底清除深层污垢。
正确安装固定:确保滤芯与壳体紧密配合,避免因松动导致受力不均。
定期无损检测:使用工业内窥镜或X射线检测滤芯内部结构,发现支撑层变形或裂纹及时更换。
原因:催化剂颗粒粘附导致堵塞,反冲洗压力过高(0.8 MPa)且支撑层材料为304不锈钢(强度不足)。
解决方案:
更换为316L材质五层烧结网,支撑层目数从20目降至10目。
增设预过滤器(50目)并优化反冲洗程序(压力限值0.6 MPa,分段冲洗)。
压差监控系统联锁停机保护。
工况条件 | 推荐滤芯配置 |
---|---|
高压差(ΔP >0.3 MPa) | 316L材质,支撑层10目,厚度占比≥40% |
高粘度流体(如原油) | 增大过滤面积30%,加装蒸汽伴热防堵 |
频繁反冲洗 | 核心层加入金属纤维,支撑层斜纹编织 |
联系人:王经理
手 机:1567056000113183108783
邮 箱:sales@cl-filter.com
公 司:新乡市创蓝过滤技术有限公司
地 址:河南省新乡市创业路1号高新技术产业园